1、解释:冬眠:动物以中止生活活动的状态去越冬,称为冬眠。
2、通常是指恒温动物季节性的非活动状态(torpor,torpidity),但广义地也适用于陆生变温动物(节肢动物、陆生贝类、两栖类、爬虫类等)的越冬(win-tering)。
3、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冬季的到来与外界温度一起下降,以至很快变得不能进行生活活动的状态。
(相关资料图)
4、但在这之前,则向避风和温度下降不剧烈的地方移动而进入冬眠。
5、一般多选择阳坡的地下或石头下面等处。
6、作为冬眠的准备,动物在体内蓄积脂肪。
7、 分类:对于昆虫类,可依种的不同,分别选择卵、幼虫、蛹、成虫的某一个阶段越冬。
8、恒温动物中的冬眠动物(hiber-nator)有刺猥、松鼠、山猫、蝙蝠等小形哺乳类。
9、它们与大形动物相比,其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因而放热比例也大,在冬季缺乏维持体温所需的产生能量的食物。
10、所以冬眠就是对这些条件的一种适应。
11、 实验:曾设想,寒冷、食物和水的不足以及昼间缩短等刺激,作用于脑下垂体—内分泌系统而诱发冬眠,不过发生机制尚不甚清楚。
12、为了准备冬眠,在体内合成大量脂肪,或者把食物贮藏在巢穴内。
13、组织脂肪的不饱和度增高,融点下降。
14、体温缓慢下降,形成仅比外界温度高0.5—2.0℃的状态。
15、心搏数、呼吸数、代谢量仅成正常状态的几十分之一。
16、血糖也下降,血清中的Mg2+增加。
17、 比较:冬眠动物与非冬眠动物相比,以及冬眠期(hibernant)与非冬眠期相比,其组织的抗寒性强,特别是细胞膜的机能可在极低的温度下保持正常。
18、在冬眠中,体温调节机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当体温达到某一限度时,调节机能发生作用,有的开始苏醒而活动。
19、许多种动物在冬眠期间能定期苏醒,进行排泄和食物。
20、与进入冬眠的情况相比,而苏醒时的体温变化(上升)快。
21、在交感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颈部和肩甲部的褐色脂肪组织活化,产生大量的热量。
22、这种热随着血流传到身体各部。
23、以肉为食物的熊和臭鼬冬天守在洞里,则不属于上述的真正冬眠,而是近于睡眠的状态,体温的下降只在数度以内,对外界的刺激能立即做出反应。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