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棚户区这样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来源:柴达木日报 | 2023-07-01 09:22:05 |

资料图

海西新闻网讯(青海日报 记者苏烽闻皓青组宣)6月中旬,走进位于德令哈市东南角的火车站街道黄河路社区,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正为前来办事的居民热情服务。


(资料图片)

黄河路社区是一个以老旧棚户区和工矿企业家属区为主的社区。社区人员流动量大、老旧棚户区基础设施老化、居民需求呈现多样和复杂化……社区党支部面临的问题包罗万象,仅仅靠原先的21名党员和10名社区工作人员,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要延伸基层社区服务触角,补足社区服务中存在的短板,就需要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突破瓶颈,在纷繁复杂中理出头绪,开出新局?黄河路社区在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找到了破题之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直面复杂的社区治理难题,黄河路社区党支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握组织工作新要求,在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黄海燕是服务大厅就业公岗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看到辖区居民葛淑音老人走进大厅,她热情地招呼老人,耐心答复老人的“爱心超市”救助人员申请项目办理需求,并当场办结。

“不管我们有啥事,社区都会帮忙给解决。就这个救助申请的事情,这姑娘叮嘱了我好几次。今天,到社区很快就办完了,待会儿到超市里买点生活用品去!”办完救助申请,葛淑音笑开了花。

“和过去等着群众上门办事不同,现在我们都是提前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联系居民,告知办事情况和内容,尽量不让大家跑冤枉路。”负责窗口服务的黄海燕还是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平常她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便把居民们最近需要办的事项记在本子上,回到岗位后再逐一回复。

黄河路社区党支部以基层党建带动城市基层治理,集点成群,连线成面,激发党员干部服务为民的主动意识,畅通党员干部和群众间的“桥梁”,使服务有了温度,群众得到实惠。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辖区各行业为平台,以网格管理精细化为依托的“1+3+3+N”工作模式是黄河路社区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义所在。走进社区党支部三楼的“巴音红韵党建综合体”示范长廊,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赵刚介绍说:“我们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积极发挥‘巴音红韵’党员教育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建设‘巴音红韵党建综合体’,以区域党建带动各行业党建,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就在前不久,辖区所在的小碱小区一处污水井受暴雨堵塞,居民发现后立即向社区求助。社区党支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园林、住建、市政等相关切块支部,经过及时处理,污水井堵塞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过去,单靠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像这样的问题需要绕好多弯才能得到解决,但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动员和发挥辖区所在的相关行业和政府机关的党员,为民办事的效率大大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毛小丽对此深有感触。

小碱小区是黄河路社区典型的“三无”小区。过去,这里环境脏乱差、邻里矛盾纠纷复杂、房屋老旧跑冒滴漏等影响居民间和谐共处的现象频频发生。每年过年时,居住人口集中增长,党员大部分都是货车司机、企业员工,流动性大,难以形成凝聚力。对此,黄河路社区锚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许多困扰社区多年的“疴疾”问题迎刃而解。

延伸基层党组织建设触角形成合力,通过近几年的“熟络通脉”,黄河路社区和辖区内的31个党支部和414名在职党员形成“组团式”的服务机制,以“群众需求在哪,阵地就建在哪”的工作理念,激发了党支部的阵地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热情。

文章开头那段社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一面,是黄河路充分利用社区各方资源办好民生实事,拓宽听民声、聚民意、解民急的渠道,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工作常态,也是画出党群融洽、社会和谐最大同心圆的初心使命。

如今的小碱小区,居民们不再为跑冒滴漏问题所困扰,邻里和谐、安居乐业。这一年,黄河路社区党支部联合各切片支部共为小区居民解决160件问题难题。“变化是实打实看得见的,曾经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变成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投入社区志愿者活动时感觉有更大的动力。”居民党员邵海山说。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黄河路社区锚定的目标更加清晰,并实实在在为居民带来了真切的福祉,展示了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生动力量,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