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迎来旧改阳光_环球热闻

来源:中国日报网 | 2023-05-30 17:45:56 |

在蕃瓜弄住了60年的老夫妻迎来旧改阳光!他们曾自己改造了“一平米卫生间”

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曾写下浓重一笔的蕃瓜弄,如今再续新篇。

近日,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以超过98%的比例,正式生效!“两旧”项目是当前全市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作为上海第一批五层楼房的工人新村之一、房龄近60年的蕃瓜弄小区能率先被列入改造范围,让小区里的老居民们感到无比振奋与感恩。


(资料图片)

蕃瓜弄的房屋类型 “小梁薄板”,在各类不成套旧住房中安全隐患最大。改造的方式则是成套改造——把上海在特殊时期诞生的老旧房屋从厨卫合用改成家家户户都有独立厨卫,这对蕃瓜弄小区的每家每户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

太尴尬了,两家人共用厨卫

71岁的周先生和妻子袁阿姨住在蕃瓜弄小区某号楼03室甲,在这栋楼,03室分为甲、乙,02室则有甲、乙、丙,同在03室的甲乙两家人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如果说,蕃瓜弄小区都是这样的房型,那也不尽然,例如这栋楼的6楼每家每户有独立厨卫。居民们笑称:“蕃瓜弄房型繁多,要想搞清楚,只能看一楼的信箱了。”

完全不认识的两家人、三家人要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可以想象是有多不方便。袁阿姨回忆道,冬天她难得洗一次澡,刚打开花洒,隔壁小姑娘就说肚子疼了,要上厕所,她只能赶紧收拾了出来,虽说是小事,但洗澡的时间和空间都不能自己做主,这滋味不太好受。几年前,袁阿姨和丈夫把一个本就不大的卫生间一分为二,自己改造成了两个一平米卫生间,卫生间里,一个马桶就占掉了绝大部分的空间,洗澡得怎么洗呢?袁阿姨拿了个大塑料袋比划了下:“把袋子套马桶上,剩下那点空间,就可以洗了。”拘束的空间里,激发的是勤劳人民的智慧,暗藏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自行改造后的“一平米卫生间”,供两家人使用

公用厨房

每当身处狭小的卫生间里,周先生遥想1966年,17岁的他随着父母来到蕃瓜弄小区时,明明是风光无限的。这是周父的单位分到的房子,少年小周看着这小区,后面有假山,环境不错,屋子里有抽水马桶和煤气,而周家原先住的房子还得自己生煤炉,一下子感觉“这下生活条件好起来了!”

这是蕃瓜弄的第一次重生,从茅草屋、旧草棚蜕变为新型工人住宅区。而对于茅草屋,周先生也是有印象的,因为“1966年时,小区周围有18个茅草屋一样的房子,没有拆,还在特殊时期,作为忆苦思甜的素材,有人来参观呢,后来才完全拆掉。”

1981年,周先生结婚,娶了袁女士,墙上至今还挂着那时的结婚照。周先生回忆:“那时候,我有这么一室半的小屋子,算是条件还可以的了,单位里一家好几口人挤一起,多了去了。”

太激动了,拆除重建的机会太难得

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周围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当年的那种风光与优越感渐渐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落差。

幸好,命运的阳光这一次落到了他们身上。从北横通道动迁开始,他们和邻居们一起,听了好多年“小道消息”,直到2022年11月,蕃瓜弄小区贴出了“拆除重建”改造意向的公告,居民们奔走相告,这一次,大家是真的相信,美梦要成真了。

袁阿姨很激动,她马上去问有过类似经历的同事,同事告诉她,如果发生什么情况,会让签约奖励变少。为此,袁阿姨作为小区“原住民”,联系了一些把房子借出去的老邻居,及时向他们传递消息。她打开微信,点开“蕃瓜弄改造交流群”,里面有400多号人,大家传递着最新的消息,也有焦虑不安和各种疑问。周先生是党龄48年的老党员了,他们平时和人说的最多的是:“这次机会来之不易,还是拆除重建这样的项目,政府这么想得到我们,作为居民要倍加珍惜!”

袁阿姨

对于未来的新房屋、新生活,夫妇俩很是期待。袁阿姨甚至已经在家中打包起了生活用品,过渡期间的房子也去物色过了:“要离女儿上班近一点!”在改造方案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改造后的房屋是高层,有电梯。周先生说:“17岁时我楼梯都是两格两格跳着走的,如今71岁,跑到3楼要歇一歇,到5楼就喘了,太期盼电梯房了!”

周先生

从茅草屋到新型工人住宅区,再到如今的成套改造住房,蕃瓜弄和这里的居民,又一次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史。(图片由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授权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