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是由许许多多小颗粒物质组成的集合体。其共同的特征是:具有许多不连续的面,比表面积大,由许多小颗粒物质组成。与大块固体相比较,相对微小的固体称之为颗粒。根据其尺度的大小,常区分为颗粒、微米颗粒、亚微米颗粒、超微颗粒、纳米颗粒等等。这些词汇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正在建立相应的标准进行界定。通常粉体工程学研究的对象,是尺度界于10-9m到10-3m范围的颗粒。随着科学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制备和使用这些微小颗粒的技术不断地从毫米走入微米,从微米走入纳米。即使还不知道颗粒微细化终点到哪里,但确实在不断逼近分子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化学家关注的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32面体的原子群等,一方面是分子簇,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呈现具有粉体颗粒特性的状态,可以说人类的操作能力进入分子和颗粒连续的时代。
粉体的特性是什么?从粉体工程学广泛的应用领域来看,以微小颗粒的形式来处理固体物质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几方面的必要性与有利性:
1.比表面积增大促进溶解性和物质活性的提高,易于反应处理。
2.颗粒状态易于流动,可以精确计量控制供给与排出和成形。
3.实现分散、混合、均质化与梯度化,控制材料的组成与构造。
4.易于成分分离,有效地从天然资源或废弃物中分离有用成分。
如上所述,可以充分理解以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形式处理物料的重要性。颗粒的性质决定了粉体的性质,粉体工程学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颗粒的体相性质(大小与分布、形状、比表面积、堆积特性、磁电热光等性质);颗粒的表面与界面性质(表面的不饱和性、表面的非均质性、表面能等);颗粒表面的润湿性(润湿类型、接触角与临界表面张力、亲液·疏液性等);颗粒表面的动电性质(表面电荷起源、颗粒表面电位与吸附特性等);颗粒表面的化学反应(类型与机理与反应动力学)等物性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