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资讯:3月金融数据再超预期:新增贷款接近4万亿元,商品房销售边际回暖带动居民信贷

来源:媒体滚动 | 2023-04-12 08:20:15 |

华夏时报 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3月金融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

4月11日,央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38万亿元,同比多增7079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仅3月人民币贷款就增加3.89万亿元,接近4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7497亿元,信贷政策延续“靠前发力”。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实体融资需求持续修复、银行扩表主动性强、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以及低利率贷款环境下,一季度信贷投放保持了较快节奏,超预期完成“靠前发力”和“开门红”目标,债券融资总体旺盛,有助于提振信心、加快宽信用进程。

3月信贷保持同比多增势头

随着宏观经济继续修复带动贷款需求回升,以及政策面延续宽信用基调,3月信贷保持同比多增势头。

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提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2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至11.8%,为2021年11月以来新高,表现超出预期。这也是贷款余额增速连续第四个月回升。

“3月信贷同比延续多增背后高频数据显示,3月宏观经济继续修复,带动信贷供需两旺。另外3月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月内全面降准落地,以及财政出台新一批减税降费措施等,这些措施均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进而推动信贷需求升温。”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分部门看,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

由于1月和2月住户贷款分别为2572亿元和2081亿元,3月住户贷款则增加12447亿元,大幅高于前两个月。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6348亿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同比大幅多增2613亿元。居民短贷增加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亦处于历史高位。

对于3月居民信贷大幅改善的情况,王青表示,受益于居民消费继续修复,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消费类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个体商户经营活动恢复,主要由消费贷和经营贷构成的居民短贷在3月同比多增2246亿;同时,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亦同比多增2613亿,多增规模较上月扩大,这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另一方面也与当月商品房销售边际回暖有关。

温彬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对记者表示,伴随疫情以来的累积需求加快释放、房地产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居民按揭贷款呈现明显的回暖迹象;3月以来监管展开对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治理行动,规范贷款市场秩序,也有助于按揭市场稳定,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整体反弹力度较大。同时在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消费场景和需求恢复,以及零售贷款价格下行拉动下,消费类信用扩张强度继续提升,同时经营贷也成为居民端信用扩张的重要支撑。

此外,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0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791亿元。

在3月份,主要受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带动,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252亿,继续成为推动信贷高增的主力;同时,伴随企业经营活动趋于活跃,3月企业短贷亦同比多增2726亿。而在基本面改善带动贷款需求和银行风险偏好同步回升背景下,票据冲量现象持续降温,3月票据融资负增4687亿,同比大幅多减7874亿,这也与近期票据利率持续上行相印证。

“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占主导,但居民贷款亦明显改善,信贷结构更加均衡。”温彬表示。

“由此可知,3月经济活动稳步恢复,国内宽信用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企业和居民信心同步回暖,信贷需求改善。同时国内基建投资维持高景气度继续带动信贷需求,而楼市呈现企稳复苏态势,叠加银行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和新兴领域支持力度不减等因素之下,3月新增信贷增长保持扩张,信贷结构优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M2增速仍高位运行

尽管3月M2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但延续高位。

温彬认为,一方面,3月信贷维持同比多增,存款派生能力仍强,且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继续为M2高增长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数相对偏高影响,M2同比增速环比小幅回落。

另外,当前不仅M2增速处于高位,而且社融存量增速也出现改善势头,初步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这是自去年底以来首次站上两位数。

王青表示,这表明伴随疫情影响全面退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加,宽货币正在向宽信用全面传导,并成为推动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

光大证券(维权)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预计,总体看,今年M2增速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不久后便会迎来M2增速的趋势性下行,年底时M2增速较有可能回到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这样的货币环境既可以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有力支持,并推动就业形势逐步企稳回升,还可以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

与此同时,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周茂华指出,M1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去年基数调升,企业短期存款有所回落影响,以及目前国内房地产销售仍处于复苏阶段。

“近期楼市边际回暖,但仍不足以扭转M1增速低位运行局面。”王青坦言。

控制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

伴随经济进一步修复,市场融资需求扩大,展望二季度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金融数据、特别是信贷强劲增长势头有望延续。

周茂华分析表示,3月社融信贷数据继续保持强劲、供需两旺,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宽松;加之国内经济活动稳步恢复,短期进一步加码稳增长措施迫切性不高,国内需要继续落实好一揽子纾困与稳增长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温彬则认为,在保持贷款平稳增长的同时避免“大开大合”。而为了避免“大水漫灌”,防止资金空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也需要后续对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进行适当控制。预计全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信用扩张力度较大,从而为经济稳固运行和持续整体好转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政策取向方面,王青判断二季度再度降准的可能性不大,央行有可能通过加量续作MLF的方式,向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放贷。

“基于类似的理由,实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较低。不过,着眼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不排除二季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0.1个百分点的可能。不过今年稳增长压力减轻,调结构的重要性增加。货币政策的一个重点是以结构性工具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因此针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小微企业,二季度可能还会增加结构性政策工具的额度或创设新的工具。”王青补充说。

关键词: